唯你科技连伟舟:数字员工时代来临,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非常幸运,所有愿意尝试我们的技术和服务的全部是行业里的头部客户,包括央企、国企、政府部门、解放军等等。正是因为他们的使用,我们的服务能力、准确度和可信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行业头部客户的使用也说明了财务的革命性的变化已经到来了,因为他们都认可AI+财税的价值。 在小微企业的财税服务中,一个财务自动化核算机器人一天大约可以做1500套账,人工最多大概是几十套账,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简单的财务业务场景,在业务复杂的财务共享中心,人工智能大有可为。
中兴通讯在2003年建了中国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地点在西安,现在已经转化为中兴云。中兴云的陈虎博士有一个结论,叫做:销售额100亿以上,业绩每年增长20%的企业才有必要用财务共享中心,否则体现不出效能来。今天有多少企业有100亿的规模?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财务共享中心大规模的提升了效率,实现了减员、降本、增效等等,这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新趋势,这波趋势大概还会持续至少10年左右。 财务共享中心的设计逻辑是什么?重心之一是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困难的地方是流程再造。 在大型集团型企业中,由于集团与分子公司之间财务规则、体系、流程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多元化集团公司,多种行业、业态的经营存在很多不同,传统财务共享中心是基于单一业务规模化才有生产效率的,某种业务的规模越大,财务共享中心的生产效率越高,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天然要求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实现规模效应,这种情况下将大规模地抹杀分支机构的个性,往往造成分支机构的实际效率下降。此外,基于人力作业的传统财务共享中心难以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若整个集团按行业分共享中心,则规模化程度有限,会降低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 而且巨额IT投入,加上选址建设投入,以及作业团队建设,高额的费用往往让这些集团型企业吃不消。前不久,我和中国铝业的总会计师见了一面,他们的业务部署全球,有各种类型的ERP,如果想用一套财务共享中心来解决的话,我估计百亿都打不住。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能高效、快速地解决企业财务共享的难题呢?毫无疑问,要用到人工智能。因为整个财务共享中心基本都是三层,包括:底层的操作、中间层的管理、上层的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赋能企业,也能赋能银行等金融机构。我们目前在某家银行中台授权的替代率大概在90%-92%,机器人和人工已经并行了半年。每天都有人出错误,错误都在5笔以上,但是机器不会错。机器人与人并行工作,如果这个能够推广到全行业,中国的3000多家银行的授权人员大概有10-15万人,按80%的替代率来说,就是技术性失业。 我们马上就开始做国际业务,让机器人去服务国际信贷中心,过去,在这些岗位上的都是外贸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他们做着非常简单的审单、议付工作。这些岗位未来都会被技术性取代。 人工智能将逐步替代人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将有1314万无职称和404万初级职称的低端财务人员将受到冲击,简单、重复具有明确稳定的量化规则工作将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从中长期来看,中级职称财务人员也将受到影响,并逐步被机器替代。中国1900万财税人的工资一年要花10000个亿,还不算上社保。非常保守的估计,如果这1300万人能够被机器替代,那大概有7000亿的节余。 我想说的是,数字员工时代来了,技术性失业也来了,我们每个企业是否可以配置一定的数字员工一起跟你的财务人员去协同工作,共同去进步呢? 谢谢大家!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