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运营商数据价值,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前两天笔者接收到一个公司大佬的邮件回复,希望能够让笔者考虑一下将一个运营商赋能交通分析产品的相关能力提炼出来,从而便于后期其他应用产品的开发。 当时笔者觉得是否可以综合其他区域洞察、人口分布等能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赋能,所以特意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在家研究智慧城市的相关内容。 智慧城市是什么说到智慧城市,要先说一下城市的概念,所谓“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所以”城市“就是发生工商业活动以及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居住的场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工业化的普遍发展将世界迅速推向了城市化,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 “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愿景,在此框架下,IBM用“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的概念涵盖硬件、软件、管理、计算、数据分析等业务在城市领域中的集成服务。 笔者认为,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手段,统筹城市发展的各类资源,实现公共管理、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等的智能、便捷和高效。 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进程将在长期水平上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镇化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城市发展的关注点从增量转向存量。 曾经只有少数大城市才需要面对的拥堵、污染、安全、管理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城市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城市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细,这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2012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划、评价体系等政策陆续出台。其中,2012-2014年的政策以政府长期规划、建设方案、指导意见、项目管理方法等为主,而2015-2018年的政策逐渐关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具体细分场景,例如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 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可以成为衡量行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政府公开信息来看,在2013-2018年的7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12个激增到162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 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显著多于其他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华东、华北、华中南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区域。 虽然,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理念获得广泛共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以及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智慧城市的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进步而形成的智慧城市建设,显然离不开运营商的技术支撑,笔者认为运营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由于笔者身处的岗位较关注于系统的建设,所以站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角度考虑,因为城市建设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特色等不同特征决定了智慧城市内涵各异,而快速、灵活和高效构建智慧城市应用是关键问题;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