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ICT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显现

发布时间:2022-10-26 14:31:51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网络
导读: 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ICT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巍李洁2010年全世界都卷入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之中,云计算成为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

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ICT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巍李洁2010年全世界都卷入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之中,云计算成为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全球云计算的发展,如美国政府对云计算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并建立联邦示范工程资助试点项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云计算与日本竞争力研究》报告;英国制定了G-Cloud计划;韩国公布了“云计算活性化”综合规划;我国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启动了五城市的云计算试点。当前,引领和主导云计算产业的是符歌、亚马逊、IBM、微软等国际互联网和IT巨头,这些公司既是云计算概念的最初倡导者,也是云计算服务的最早提供者。我国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和制造商也在积极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如2010年中国移动正式发布大云平台,2010年年底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成为IT与互联网多方面技术发展的结果从技术上来看,云计算并不是一项“新”的发明,而是在已有IT软、硬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与互联网和创新商业模式的结合而产生的新业务模式。因此,云计算的产生也是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多租户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结果。

云计算基本表现形式仍然是数据中心,但是,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强调单机的性能ScaleUp?)向“虚拟化、分布式、智能化”等方向发展(ScaleOut);通过海量低成本服务器替代传统专用大/小型机/高端服务器;通过分布式软件替代传统单机操作系统;通过自动管控软件替代传统的集中管理。对于IaaS业务,以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备的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主要通过虚拟化、虚拟机管理(VMM)、虚拟交换等技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虚拟化。对于PaaS业务,以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库为主要特征,通过类似map-reduce、big-table等技术实现任务的分布式处理,通过大量低成本计算单元实现高性能处理。并且通过提供系统API,为新业务的快速生成和部署创造条件:对于SaaS业务,主要基于应用软件的网络化,及SOA体系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传统软件系统的外包服务(outsourcing)。无论是哪种云计算业务,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多用户共享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用户使用的资源具有可扩展性;通过网络远程提供服务。深刻改变ICT产业格局面对云计算迅猛的发展趋势,ICT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在寻求在云时代各自的新位置,以云计算为中心,ICT产业原有的产业格局正在被打破。

第一,互联网公司通过云计算建立互联网应用平台。云计算为互联网业务提供商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开放式业务平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互联网业务提供商一方面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向开发者甚至其他业务提供商开放自身的开发接口,用他人的力量丰富自身的应用,并形成了“平台一开发者一用户”的新商业模式。目前,以谷歌、Facebook为代表的新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正在着力打造自己的业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希望将浏览器打造为新的“网络操作系统”的人口。第二,IT厂商通过着力开拓“私有云”市场,希望转型为“云集成商”,面对云计算,尤其是私有云市场的发展,IBM、微软、HP等传统的IT巨头开始转变自身的策略,希望通过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成为数据中心改造及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市场中的获益者。2010日,Ballmer在关于云计算的演讲中称微软对于云计算将“全力投入”,同时透露,微软目前70%的员工在进行云计算相关的项目,201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第三,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云计算实现在互联网市场中从“管道提供商”到“应用提供商”的转型。一些国际运营商已经开始尝试进入这个新的市场,AT&T在北美提供SynapticHosting云计算服务,而NTTDoCoMo的BizCi-ty服务已经覆盖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目标客户覆盖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各个层面,实际运行的虚拟机数量已达数千台。

第四,ICT产业中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厂商结盟不断出现。要成为“云计算”的基础设备提供商,需要兼具网络IP技术和IT(存储、计算)技术,由此引发出整个ICT产业的新的联合和并购热潮。目前,国际上在云计算产业环节中具有竞争力的一些厂商已经结成产业联盟,并开始提供包含lP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如IBM/VMware的联盟、VMware/Cisco/EMC的“VCE”联盟、微软与HP的联盟,等等。国内华为与赛门铁克公司的合作,也被认为是进一步向云安全、云存储等更多云计算领域渗透。成为提升美国信息实力的关键技术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云计算,认为云计算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确保全球信息技术领导地位的关键技术,是可以帮助美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困扰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是美国提高信息实力战略的关键,是美国在21世纪夺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2009年,美国政府推出了推动云计算发展的战略规划,2010年,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开始逐步落实。2010年,谷歌、微软等云计算领域巨头的云服务架构相继通过了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NaL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Tec,hnology,NIST)负责的认汪,这就意味着这些IT巨头可以合法地向美国联邦机构提供云计算服务,打开了美国政府大规模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大门。

2010年11月,GSA与联邦CIO委员会共同发布了FedRAMP(FederalRiskAuthorizationManagementPro-gram.联邦风险与授权管理程序)需求,向公众征求意见,FedRAMP将负责对联邦机构提出的云计算应用进行安全审查。2010年11月,包括微软、AT&T、Amazon、Verizon等在内的11个厂商获得了向app.gov供IaaS服务的总额7700万美元的合同,提供存储、虚拟机、webhosting等IaaS服务。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安全等问题仍困扰着云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但美国政府对于云计算的推广工作仍将按部就班地推进。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但障碍犹存2010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第一,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月17日,上海市发布“云海计划”,期望再造一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2010月20日,北京市启动“祥云工程”,计划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深圳“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建设“智慧深圳”,建设华南云计算中心,预期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其他城市,如东营、东莞:佛山、成都,汕尾、武汉、苏州等都各自提出了发展云计算“产业中心”的计划。第二,电信运营商寻求新的业务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一方面是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一方面也在寻求成为云计算业务的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商在IDC方面具有较大优势,IDC 市场中的份额在60%以上,如何利用IDC 方面的优势在云计算竞争中占据 一席之地,是电信运营商考虑的重点。目前,中国移动推出“大云”;中国电信已经与EMC 合作,推出了“E 云”在线存储服务;中国联通也在计划在IDC 中进行云计算改造的试点。 第三,互联网企业立足于内部挖潜,希望拓宽业务领域。为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互联网 企业自身对采用云计算技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目前,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ICP 都已经 或准备利用私有云来代替现有的服务器集群系统,以达到减少服务器需求、降低能耗的目的。 另外,新浪、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在尝试利用自身的服务器资源对外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但目 前这些努力还都处于试验阶段。 第四,软件企业借助云计算概念实现发展。实际上,在云计算概念提出以前,软件业已经在 向SaaS 的方向发展。近两年来,国内许多软件厂商纷纷推出类似业务,如XToolsCRM、 800APP.伟库网、友商网、亿禧网、百会、领动在线、铭万在线CRM、销遥行,等等。

在云 计算概念提出之后,还有许多软件企业利用云计算来进行包装,推出如“云杀毒”、“云计 算中间件”等产品。 虽然我国云计算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对着许多实际的障碍。 一是云计算关键产品与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厂商。日前,实现云计算业务平台的技术与产品主 要都由国外厂商掌握和提供,如VMWare 的ESX,Ctrix 的Xen,微软的HyperV,谷歌的Map -Reduce/CFS/BigTable 体系等。国内希望提供云计算的企业或者直接购买国外厂商的产品 或解决方案,或者在一些开源平台上进行开发,但直接购买解决方案的方式无法提升我国产 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基于开源平台开发的系统则很难投入商业运行或实现较大的系统规模。 二是宽带网络建设无法满足云计算业务发展的需求。根据Akamai 公司2009 年的统计报告显 示,中国的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it/s,而同期OECD 国家的平均接入带宽则达到了 9.2Mbit/s,之间相差了10 倍上。,由于宽带网络的普及率仍然不高、接人速率偏低、运营 商间网络互联质量差,以及各地区网络发展水平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使用户使用高质量云计 算业务的需求无法满足这在,很大程度卜I 制约了目前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

三是数据中心规模小、能耗高、技术水平低。数据中心是构建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无论哪种 云计算业务模式,都需要有规模化、节能化的大型数据中心的支持。谷歌、亚马逊、微软等 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先进企业同时也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反 观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规模小、能耗高、技术水平低仍是显著的特点,没有自己的服 务器资源,只提供机架、机房和带宽出租等基本服务,距离转型成为领先云计算平台提供者 的要求相去甚远。 四是相关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管理制度缺失。云计算是一种公众服务,需要进行法 律与政策层面的监督与管理。从法律层面来说,要解决服务提供商的责任与义务问题,并从 法律的高度规定用户数据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由于云计算可能导致数据的跨境流动,也带 来了地域法律适用性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考虑原有法律是否能够适用于 云计算服务的问题。 相比之下,我国在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方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2006 年即有政协委员 提议制定《信息安全保护法》,但此立法一直没有启动,这对于云计算服务的健康开展十分 不利。从监管层面来看,我国对于互联网业务的监管目前主要依照《电信业务分类目录》, 而对于云计算的相关业务形式目前在《分类目录》中并没有明确体现,这也导致很多希望提 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对监管情况把握不清,因此迟迟不敢推出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匕阻碍 了云服务的发展。

云计算 即将成熟前景可期 随着企业级云计算及虚拟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市场将在2011 年逐渐走向成熟。对 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安全架构的不断发展将有助于这一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统计分析业、 媒体业、电信业和高端金融业等高附加值的云计算服务新领域有望出现喜人的增长态势。 对安全问题和合规性问题的投入将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众多企业逐渐加大了对虚拟化安全控制的投入力度,这将有助于云计算服务的发展。由于工 作负荷与物理、硬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需要重新思考交付安全问题并考虑物理属性的使用, 如lP 地址或物理主机分离,这将有助于创建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因此,众多 基于TCP 开发数据网络协议的工作将得到极大的推动。 维基解秘事件将引发更多的服务泄密事件云计算实质和核心,这将导致对数据防泄密系统的更大力度的投资。 其他安全服务供应商都将追随Trend Micro.公司的SecureCloud 的脚步,提供基于云计算 的数据防泄密服务。. 更加细化的云计算服务合同 随着云计算供应商对新客户的争夺,许多厂商都会开始考虑提供更为详尽的保障说明、更为 具体的补救措施以及更好的数据传输能力。保障条文将对数据控制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颇 具信心的供应商还将提供其他云计算服务,包括凶为云计算而对用户业务性能造成影响的更 详细的服务级别协}义( SLA)和经济补偿措施。云计算供应商还可根据维护法律的要求,提 供监控数据传输的工具。 更加深入的新型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可逐步地为内部和外部应用程序等更为专业的服务进行优化,其中包括统 计分析和高性能计算(HPC)。 为低端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提供的具有高级分析能力的服务将越来越多。在统计分析接口、建 模技术、编程模型以及原始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改进都将使更为及时和精确的预测成为可 能。但是,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众多公司仍必须在运营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的投资,以 获取真正的利润。在2011 年,将有几个具有闪光点的案例引领业界在2012 年实现更好、更 广泛的云计算业务智能实施。 云计算媒体管理平台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线视频和在线音乐的大规模增长将有助于推动云计算媒体管理平台的发展。Google 公司 和Apple 公司都有望在这一领域做出重大举措。与此同时,一些云计算服务商将帮助有线电 视运营商寻找新方法,以保留用户群。 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例如云计算电视和Clearleap,这些服务通过收集 和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信息而为用户在任意平台E 提供合适内容的节目。

其他如Rovi 力于提供一个丰富、极其诱人的菜单,从而吸引消费者发现式地购买和重复性地消费。Apple 公司的iPhone 将于201I年带来高清晰度的声音享受,这将推动高带宽、低延时、 新模式通讯管理云计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电话是基于64 位音频编解码标准的,但 是这些新型服务则需要支持更高比特率的协议和新型的交换机基础设施。 此相对应,电信设备供应商将进一步增加提供基于云平台的统一通信服务,这将有利于为各 种工作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设备以及计算机提供统一的电信接口,而无需在硬件方面进 行任何的前期投资。诸如微软公司和Cisco 公司等供应商已经开始与VoIP 供应商和 Verizon 等电信运营商形成了联盟,计划采用一套通讯管理应用来扩展其基本电话服务,其 他公司也有着类似的计划。 总之,2011 年将是云计算又一个大举扩张与发展的一年。 -全文完-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