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故事地图的7 种用法
2)需要注意的一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住,尽量不要延伸出新功能,也不要大范围的修改功能。如果大范围的修改了功能,也不建议直接以会议结果为最终结果。因为原本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在会议上,人太过于兴奋的状态下容易冲动,冷静下来再思考一下方案也会发现会议上的结果可能会存在很多漏洞。 需求拆解 —— story 下的 story 细分(1)目的 将当前的 story 细分为开发人员可以接受、方便开发的 story (2)适用场景 当产品的 story 颗粒度过大时,开发人员需要将 story 进一步细化 (3)所需资源(与需求讨论的资源一致) 7名以内项目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发人员),开发团队负责人必须参与,其他开发人员尽量参与(如果人数超过7人,可以采用金鱼缸协作模式)产品全景图迭代功能的较详细文档(可能是word文档、可能直接是设计稿、可能是更具体的故事地图) (4)操作方式 在多方讨论下,将大的 story 按照开发需要进行拆分将拆分好的 story 写在卡片/便利贴上,贴在对应大的 story 下方/旁边(5)解释/说明/tips 产品经理不要太过于干涉技术人员的拆分,在不涉及原则的情况下,他们开发怎么舒服就随着他们来吧。 优先级排序(1)目的 开发人员在一个迭代内,对开发内容进行排序 (2)适用场景 在“需求拆解”后,很自然的进入到优先级排序 (3)所需资源(与需求讨论的资源一致) 7名以内项目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发人员),开发团队负责人必须参与,其他开发人员尽量参与(如果人数超过7人,可以采用金鱼缸协作模式)产品全景图迭代功能的较详细文档(可能是word文档、可能直接是设计稿、可能是更具体的故事地图)(4)操作方式 在多方讨论下,将已经拆分成颗粒度适宜的 story 进行排序 三、产品的(1,+∞)当产品的出版发布后,后续的工作就是优化和更新了。在此阶段可能会进行用户调研,那么调研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才能够反映更多的问题呢?这里提供一种方式,在用户故事地图中被称作 journey map (也就是 experience map ),但是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些的调整。在上面叠加了情绪版的使用方法。 旅行地图(1)目的 用户调研数据处理,确定产品的优化点与优化需求 (2)适用场景 用户调研数据处理 (3)所需资源 目标用户的评价数据3-7名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产品决策者、用户体验设计师)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卡片(4)操作方式 用户操作路径,每一个触点按步骤写在便利贴上,在x轴排开评价数据写在便利贴上,按照体验优秀程度,在y轴排开综合每个触点上的评价数据,进行打分根据得分,调整触点卡片的y坐标以上就是用户故事地图的 7 种用法,分别对应于产品的[0 ,0.5]、(0.5 ,1]、(1,+∞)三个大的阶段。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作者:方馨月,主线 IxD、辅线产品和 Coding 的 UXer,云之家轻应用的交互设计师。身上背负的Hashtag 有太多个,工科女、Geek、文艺女青年… 爱好广而杂,偶尔神经病。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产品成长路上的血泪汗。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金蝶云之家体验中心(微信ID:UXD-Cloudhub),作者@方馨月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