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在乎的三四线城市,数据却看到了万亿商机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关于低线城市消费升级的 4 个问题 在外闯荡多年,逢年过节返乡时,你一定听过这样的段子:北上广深 CBD 里的 Michael 和 Mary,回家就成了亲友口中的狗蛋和翠花,成为标准的小镇青年。 「小镇青年」听上去有些调侃意味。星巴克、沃尔玛和 711 便利店尚未成为日常关键词,生活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界。 本篇低线城市消费升级报告或许将让你感到意外: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人,很可能比大都市中的白领阶层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财产和更高的消费力。他们不必面对房贷压力,日常开销低,工作压力小,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去消费,且对产品品质和品牌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城镇化完成后,低线城市消费群体已成长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机会由此而生。例如,大都市中的汽车销售形式以单品牌 4S 店销售为主,这对人口密度有较高要求,在低线城市难以适用。峰瑞资本(FreeS Fund)投资项目花生好车则采取了多品牌畅销车型综合销售模式,同时从店面装修等维度优化体验。 我们还有些问题想与你探讨:
《现象观察:新时代小镇青年的消费升级》 来源/小蔡看家电 作者/蔡雯娟,罗岸阳 谁是「小镇青年」? 典型的「小镇青年」通常符合以下描述:
从人口规模看,三线城市的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目前,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是一线城市的 6 倍左右。未来消费升级的核心群体,必然出现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从年龄分布看,中国大陆地区 25-34 岁年龄段人群在总人口中占比高达 32.1%,超过该年龄段人群在世界范围及亚太地区的平均占比。该年龄段为主力消费人群,这表明以 80、90 后的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结构已经形成。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与上一代不同,导致消费行为习惯也有所变化。 2015 年,一线城市上海的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公共汽电车客运量 26.65 亿人次,同比下降 1.7%;居民用水量 19.64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0.1%。人口从一线城市向家乡回流的现象已经出现。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