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按键消亡的背后,是一段人机交互的发展史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不到 10 岁的小女儿拿着 Game Boy Color(GBC)问 Chris Cohoon,GBC 是 1998 年任天堂出品的彩屏掌上游戏机,著名的《精灵宝可梦:金/银》就是 GBC 上的游戏。 尽管 GBC 是一代经典,但对 10 后来说,游戏机没有触屏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从小玩 iPhone、iPad 长大的她,对 GBC 屏幕下方的按键熟视无睹。 Chris Cohoon 把这段视频传到了 YouTube 上,不到一周时间就吸引了超过 260 万次的点击。有网友在视频下面评论道:
事实上,这只是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交互形式变迁的一个缩影,也是一段实体按键的兴衰史。 鼠标与图形用户界面的起源2007 年,初代 iPhone 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曾这样说道:
在触屏成为移动设备的主流操作之前,鼠标一直作为手指的替代品广泛存在于各种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当中。 (图片来源:Cheat Sheet) 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发明,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构成要素——而这一切,最早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 1968 年 12 月,43 岁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在旧金山计算机大会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与斯坦福研究员们潜心钻研十年的在线系统 NLS(oNLine System)。 这是一套利用鼠标、和弦键盘以及显示器来操作计算机的在线交互系统,在此之前,程序员主要通过穿孔卡和键盘来使用计算机,既低效又繁琐。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道格拉斯演示了文本编辑、超链接以及视频会议等操作,鼠标能够极快地在屏幕上定位,大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交互效率。 这是计算机史上最早的人机交互演示,被誉为「演示之母」。 (道格拉斯演示 NLS 系统,图片来源:Computing History) 当时,打印机巨头施乐公司在看过演示之后,决定买下鼠标的专利,他们认为计算机处理文本效率的飞跃,很有可能影响到打印机的发展,因此决定把这项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973 年,施乐旗下的研究机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研发出了人类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Xerox Alto,搭载了采用三键鼠标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并且引入了「桌面比拟」(Desktop metaphor)的概念——文件和文件夹在计算机屏幕上排列,用户可以用鼠标随心所欲地点击打开所需要的文件。 不过,Xerox Alto 并不是一个成熟商业化的产品,当时施乐对这样的计算机并不是很感兴趣。Xerox Alto 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仅三键鼠标成本就高达 300 美元。因此 Xerox Alto 只生产出了数千台,捐赠给了少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 (Xerox Alto,图片来源:Toasty tech) 后来,乔布斯在参观 Xerox PARC 时发现了 Alto,如获至宝的乔布斯不禁惊叹:
三个月后,苹果公司决定将这个点子进一步商业化,他们挖走了施乐的工程师,并在 Alto 的基础上对图形用户界面进行改善,还专门请来了工程师改进三键鼠标的设计,让鼠标的成本从 300 美元降到了 15 美元。 1983 年,苹果推出了高端个人电脑 Apple Lisa,遭遇惨败;1984 年,苹果又发布了售价更为亲民的 Macintosh,这次,终于大获成功。 (乔布斯和 Macintosh,图片来源:ZpyKios Blog)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