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20:中国信用卡大革命
当时,信用卡的赢利模式普遍脆弱而单薄,刘加隆试图为招行卡寻找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商业模式。所谓的“精耕细作”是指在保持客户群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提升卡片的价值贡献度,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大力挖掘客户价值。 招行信用卡变革的另一个背景是,当时招行“一次转型”带来的增长势头开始衰退。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招行将开启“二次转型”,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把“外延粗放型”发展道路转向“内涵集约型”。 而招行信用卡也顺应了总行的战略,将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设定为目标。对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产品体系做了全新的优化。比如,在产品层面,暂停了大量低效的联名卡。 当然,意识到要转变发展方式的不止招行信用卡一家。 起步较晚的平安信用卡则借助了综合金融集团的优势,利用其保险网络和资源,以“交叉销售”的方式快速起量。尤其,2010年以后,平安银行与深发展银行开始整合,两家信用卡中心也逐步完成合并,向信用卡的第二梯队发起了冲刺。 总部位于广州的广发信用卡也在那一时期开始了一次战略升级,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人事变动,2010年1月,原美国运通国际部风险政策总监王玉海加入,担任首席风险官。 5个月后,在花旗(中国台湾)银行工作20多年的利明献空降广发银行任行长,他在零售金融的丰富经验也给广发带去了不少新气象。从数据上看,2010年以后,广发信用卡又进入到一段新的爆发期,不仅发卡量迅速增加,利润也颇为可观。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更加注重开发存量客户的分期需求,即在信用卡常规授信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辅以相应的分期产品,包括现金分期,账单分期,消费分期,场景分期等。 这一策略大大提升了广发信用卡的生息资产占比,让其盈利能力稳居信用卡行业第一梯队,类似的产品很快便在全行业风行起来。当然,做大生息资产的前提是风控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应的审批流程和效率的优化。 在此背景下,包括FICO分等成熟的信用评估工具被广泛采纳,以数据驱动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也在一些信用卡中心率先落地了。不仅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也也为后来大数据风控、在线借贷、金融科技等发展埋下了伏笔。 所以,相比其它银行板块,信用卡中心更早地便进入到自动、实时、智能的作业模式中。 到2010年以后,“精耕细作”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中心采纳,继2003年前后那波“独立运动”之后,信用卡行业再次迎来一轮管理变革,从运营、产品到风控、再到服务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比如,中信信用卡就开始着手建立数据仓库,从2010年4月到2011年5月,中信信用卡中心实施了EMC Greenp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这帮助其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BI)和秒级营销,运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如果拉长了时间轴来看,这一阶段信用卡中心们以“精耕细作”为目标的变革影响深远。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10-2020十年间,招行信用卡运营部门的人数从5000人增加到6300多人,但交易规模却从一年几千亿增加到一年4万亿。 新的对手 正当中国的信用卡行业准备再次起飞时,新的对手出现了。 2010年冬天,在上海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几家信用卡中心的负责人临时组了个局,来了个“围炉夜话”。不过,这一次老友见面的气氛不如往常活跃,他们要商议一件正在改变信用卡格局的大事。 当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正在与一些银行合作,准备上线一个新功能,也就是后来被大家所熟知的“快捷支付”。 与传统银行的网银支付相比,快捷支付在开通环节省去了持卡人到银行渠道(柜面或者在线)签约的环节。而在开通后,银行也无需对每一笔支付进行验证,只需要根据支付机构提交的指令完成扣款即可。 除了第一次绑卡时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等信息,一旦绑卡完成,持卡人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或者通过手机校验码便可完成支付。这样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让支付宝的支付成功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这样一来,原本就兼具支付和账户属性的支付宝又向信用卡靠近了一大步。让这些信用卡从业者更加不安的是,因为快捷支付的出现,支付宝可以跨终端、跨银行地积累更多维度的数据,这将让它在金融上的想象力惊人。 因为当时,阿里小贷已经成立,基于生态中所积累的商户数据,阿里已经介入了互联网小微贷款。而快捷支付的出现,可以让阿里快速积累C端交易数据,这将为其打通C端金融服务奠定重要的基础。这也为后来的花呗、借呗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这几位信用卡行业的“老兵”早就关注到这个快速崛起的支付巨头,就在2010年中,招行信用卡的元老级人物仲跻伟、原总经理助理宋靖仁、资深顾问薛永嘉等一批信用卡领域的资深人士齐齐被挖角到支付宝。 当时,业界传言,支付宝正在谋划一个神秘项目,即将携带“核武器”杀入信用卡市场。没有等太久,这个谜底便揭晓了,包括虚拟信用卡等产品陆续上线。当然,这又引发了另一段故事,先按下不表。 对于信用卡从业者来说,2010年以后,他们被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支付巨头、互联网巨头带入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一个与过去,甚至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截然不同的境况。 那一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2010年6月8日的苹果夏季发布会上,iPhone 4问世、“iOS”平台升级,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出现了。智能机开始大规模替代功能机,安卓和苹果系统渐成主流,3G、4G发展更加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渗透。 2011年初,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全国推广。年中,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开始发力移动支付市场。到这年底,央行已经发放了三批共10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