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诚对话阎焱:从一年收入二毛七分钱到动辄出手几十亿
从一年收入二毛七分钱到动辄出手几十亿 1957 年,阎焱出生于安徽。 1975 年,他在潜山县插队。农忙时,会从早上五点忙到晚上九点,身体上的劳累倒是其次,一想起将来的日子,阎焱就会感到一阵恐惧,这种恐惧和一年二毛七分钱的收入关系不大,而是来自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待一辈子,由此产生的对未来的无法掌控感。 1977 年,不停读书的阎焱迎来高考,在录取率仅有1%的情况下,阎焱进入大学。从此,生活像一副巨轴画般铺就开来。 大学毕业后,阎焱做了工程师。在随后两年的工作中,他意识到这个职业没有决定的权利,但是他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两年后,他考上了北大研究生,报考社会学,家国情怀一览无余。 1994 年,阎焱踏入投资圈。几年后,他飞到美国,拜访常春藤名校、华尔街,募回6. 5 亿美元; 2006 年,李嘉诚主动表示向阎焱投资 3 亿美元,最后,他只接受了1000 万美元……进入投资圈已有 20 多年,阎焱经历了创投启蒙期、黄金时代、寒冬,战绩不菲。 农民、排球运动员、飞机设计工程师、社会学学者、世界银行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多种角色的体验和转换,使他专业、能力、眼光、胆识日益提高,资本市场的淬炼,使他的投资风格日趋理智、冷静。 “我母亲说我小时候后脑勺上长有反骨” ,阎焱曾笑称。从记忆中起就不甘平淡,至今仍对世界充满好奇。“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是新的一天开始,我每一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知识、新的面孔。”说着此话的阎焱兴致盎然。 如何看待创业核心团队 很多投资人都在谈团队的重要性,但是在阎焱看来,“老大比团队更重要”。“在中国的环境中,领袖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通常真正的创业者就一个人,最早的创意就来自一个人,尤其是在初创期时,过分地强调团队反而会败得一塌糊涂。” 对于创业核心团队,阎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一、创业领军人要有远见 对于早期创业企业,重要的是有快速反应能力。如果创业者有远见,投资人一定要让他有足够的权利去实践远见。假如投资人觉得自己比他聪明,设置几个人跟他制衡,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内耗得一塌糊涂。 第二、团队充其量为助手 制衡是一个政治的概念,在商业行为上,更重要的是决策,一定要领导者做决策,而不是征求一个团队的意见。 “你看美国只有一个总统,其他所有副总统都是助手,团队在我看来都是扯淡,最多起到助手的作用。”阎焱坚定地说。 第三、关于权责利的分配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