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床铺戴上「共享」的帽子,也无法掩饰非法小旅馆的本质
所以提供「睡觉」服务的旅馆,也有着自己相应的管理法。据国务院《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开办旅馆有着必须符合消防法、向行政部门登记等诸多规定:
很明显,如果不被认定为「旅馆」,便能躲开这重重规定,实现顾客扫码即睡、企业置舱即赚钱的「双重便利」。 如今的创业者,将胶囊旅馆和钟点房相结合,再裱上个「先进互联网经济模式」的招牌,便可以避开政府部门的监管,摇着共享模式大旗呐喊融资了。 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共享床铺,其安全性质与非法小旅馆无异。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床铺等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已经把「共享」这个词给玩烂了。 再看一遍「共享经济」的定义:
生生造出来的塑料太空舱,放在已经是商业区域的大楼里,并不符合「闲置资源」的定义。即使安上个「共享床铺」的名头,依然无法掩盖自己「出租床铺」的本质。 作为一个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的上班族,我也非常希望每天中午有一张床能让我躺平,相信这也是许多上班族或者逛街游客的痛点。但比起这短暂的休息,安全,更为重要。 如果企业能依此开拓出类似床铺出租的新旅店形式,妥善解决许多人短暂休息这一需求,不失为一件美事。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合法合规,并使得客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题图来自:《普罗米修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