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运进入指数型增长时代:效率定生死 得电商者得天下
今年双十一,快运领域的万吨俱乐部成员已达7个。与此同时,成为万吨俱乐部成员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顺心捷达只用了1年就进入万吨俱乐部;此外,自安能2015年突破了万吨门槛后,从1万吨到2万吨耗时2年,从2万吨到3万吨耗时20个月,从3万吨到4万吨则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增长的指数型特征也愈加明显,货量增长会越来越快。而这或许也是安能提出未来五年日均货量增长至10万吨的底气所在。 那么,这些增量在哪里?如何拿到? 如今,快运市场与快递市场都走到了一个具有拐点意义的时间点。头部企业增长越来越快,二、三线快运却遇到了「生死劫」。今年以来,二、三线快运企业倒闭破产或者卖身于人的消息不绝于耳:远成被申请破产、大达物流和亚风快运相继传出被迫出局的消息,而这些市场份额大概率会被整合进一线网络。 这种现象与近两年来的快递市场的竞争如出一辙。从当前形势来看,快运行业正在步入快递行业的后尘,一线加速整合,企业间的竞争也将从价格战转向效率战,从盲目烧钱抢市场转向基于运营效率的规模竞争。 但规模效应的实现需要整体思维,单点技术如无人车等的应用,无法影响整体成本结构。企业需要意识到,从产品层面的综合设计,到网络层面的分拨、车线、网点运营,再到产能优化、车辆调度等,想要充分利用整个网络能力,足够强大的运营优化能力必不可少;只有拥有运营基因的团队,才能把每个改善点串起来,找到所有的优化空间,累积成一个大的机会。最终胜出者,也将是那些长期致力于运营效率优化的,具有规模化利润的,能够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发展的企业。 这个运营优化能力,最后能为企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拿安能来说,其内部有一个口号:「只要求多赚一分钱」,以安能今天的规模,每公斤只要省出1分钱,一年就能提利约1亿元;如果每年省出2分钱,利润就能增长50%。 「所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都是为了每年省1分钱、2分钱,效率上的小提升,放到非常大规模的场景里,就会带来非常明显的差异。这样的『积累效应』是别人难以复制的。」王拥军说道。(来源: 运联传媒 文/贾艺超)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