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fs 数据恢复changelog_ml
元数据日志服务为MFS1.6以后版本新增的服务,既可以把元数据日志保留在元数据服务器,也可以单独存储。为保证其可靠性,最好单独放置。注意:元数据日志守护进程和元数据服务器(Master)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备份元数据日志的服务器作为它的客户端,从元数据服务器取得日志文件进行备份。 安装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首先,下载最新源代码: $curl-O 解包: $tarxzvfmoosefs-3.0.51-1.tar.gz 切换目录: $cdmoosefs-3.0.51/ 创建用户: $sudouseraddmfs-s/sbin/nologin 配置: $sudo./configure--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with-default-group=mfs 编译安装: $sudomake&&sudomakeinstall 配置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该服务仅需要一个配置文件,这里我们只需要从模板mfsmetalogger.cfg.sample复制一个mfsmetalogger.cfg,然后稍微加以修改即可。下面就模板中的默认配置: #WORKING_USER=mfs #WORKING_GROUP=mfs #SYSLOG_IDENT=mfsmetalogger #LOCK_MEMORY=0 #NICE_LEVEL=-19 #FILE_UMASK=027 #DATA_PATH=/usr/local/mfs/var/mfs #BACK_LOGS=50 #BACK_META_KEEP_PREVIOUS=3 #META_DOWNLOAD_FREQ=24 #MASTER_RECONNECTION_DELAY=5 #BIND_HOST=* #MASTER_HOST=mfsmaster #MASTER_PORT=9419 #MASTER_TIMEOUT=10 这个配置文件唯一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是MASTER_HOST,它的值必须是元数据服务器的主机名或者IP地址。另外,为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我把配置文件中其他几个项目简单地说明一下。 SYSLOG_IDENT=mfsmetalogger:元数据日志服务器(Metalogger)运行时,在系统日志输出的标识。 DATA_PATH=/usr/local/mfs/var/mfs:从元数据服务器(Master)抓回文件,然后进行存放的路径。 BACK_LOGS=50:存放备份日志的总个数为50,超出50则轮转。在作元数据恢复时,仅仅需要最近的日志文件备份。因此默认的日志个数就足够了,这也保证了日志备份不会写满整个分区。 META_DOWNLOAD_FREQ=24:元数据备份文件下载请求频率。默认为24小时,即每隔1天从元数据服务器(Master)下载一个metadata.mfs.back文件。当元数据服务器关闭或出现故障时,matedata.mfs.back文件将消失。如果要恢复整个MFS,则需从元数据日志服务器取得该文件。请特别注意这个文件,它与日志文件一起linux数据恢复,才能够恢复整个被损坏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运行及关闭元数据日志服务 启动服务 $sudo/usr/local/mfs/sbin/mfsmetaloggerstart 启动过程如果不能和元数据服务器进行通信的话,系统会给出错误信息。 关闭服务 $sudo/usr/local/mfs/sbin/mfsmetaloggerstop 检查服务的运行状况 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元数据服务器,另一个是本身的数据生成情况。 查看元数据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可以看到日志服务器连接到元数据服务器的TCP 9419端口。 查看日志服务器的工作目录。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到已经有文件生成了(从元数据服务器获取过来的)。可以手动从元数据服务器复制一个日志文件过来比较文件的内容。 最后注意:把要开放的端口都开放!!!!!与元数据服务器一样,需要大内存!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