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公司起名喜欢用动物、植物和叠词
不过,企业自己或给产品起名时,寄托美好寓意是一种长久的传统,尤其是中国传统老字号,更是偏爱寓意美好的字,而且它们大都是三个字,譬如内联升、瑞蚨祥、荣宝斋、全聚德、同仁堂、月盛斋、老正兴、采芝斋…… 相比百年老店们喜欢用瑞、恒、通、达、德、仁、隆、裕、福、盛、同、光、康、宝等寓意美好的字眼,中国当代企业,在品牌上则偏好睿、尊、享、尚、信、荣、华、雅、优、佳、豪、爵等寓意美好的字眼,尤其是房地产业和汽车业。 无论是老字号还是当今的新品牌,比起典型互联网企业喜欢用的名字,认知和记忆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大家都同时在非常有限的好词里扎堆时,就更容易搞混,但大家在动物里扎堆却不会,比如家政公司叫黄鼠狼,月嫂公司叫袋鼠的,你不会因为两个都带个鼠字而搞混。 名词更容易被记住,还体现在一些概念的传播上,如果一个概念有准确但复杂的描述性名称和易记的名词性名称,一定是后者取代前者,譬如「学龄前儿童为获得更丰厚奖励的自我延迟满足实证研究」一定会被「棉花糖试验」取代。 甚至同样是两个名词性的名称,如果一个更准确直观,带有一定描述性,另一个不准确直观,但不带描述性,通常是后者的组合更容易被广泛使用,譬如准确且带有描述性的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会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取代。类似的例子还有路西法效应、巴甫洛夫定律等。 名字的进化与观念的进化从传播角度看,典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名字非常容易被记忆传播,它们的取名观念大大领先于时代。 不过,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先驱诞生时,取名与同时代其他企业并无明显不同,要么是希望在名字上突出的自己“高精尖”特征,要么是强化中国之类的概念或符号,当时互联网公司是舆论关注焦点,他们不必考虑名字易记传播的问题。 中国门户网站普遍喜欢用动物卡通形象,其实那是在腾讯的企鹅无意中成为一种图腾和象征之后,大家受启发的结果。 ▍ 1999 年 7 月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曾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后一蹶不振,最终没能逃脱被出售的命运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