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网络游戏 > 网页游戏 > 正文

动作游戏系统设计概述

发布时间:2020-02-06 12:22:37 所属栏目:网页游戏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副标题#e# 之前写过一篇长文谈过一些动作游戏的设计理念,当时因为精力有限,一些内容没有展开谈。最近因为疫情在家没什么事,于是又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一些设计上的思路,希望能为同做游戏开发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按照个人的习惯,还是从一些必要的准备

  ——10-30小时。一般一款单机游戏的主要流程花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依据章节划分出4~8个左右的主要环节,玩家在前2个章节掌握核心玩法,并能够理解章节之间的大循环,后面将大循环重数次,直至玩家完成主要内容或者达成收集。这段期间内玩家主要体验的是游戏的横向内容。

  ——1个星期。玩家进入进阶玩法的时间。如果玩家玩到这里,画风、UE等等多数已经不再是玩家在意的要素了,玩家会更加在意核心玩法与游戏效率之间的关系。

  ——1~2个月。玩家的新鲜感褪去,开始稳定游戏的时间,国内多数游戏团队也以这个频率进行版本更新。一般来说版更提供的内容的速度难以追赶玩家消耗内容的速度,所以玩家依然还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和之前的玩法打交道。此时的玩家已经基本清楚从何处获得最大的游戏效率,并且知道依照自己的投入,对自己的游戏进度有怎样的期待。

  ——1年。如果玩家花了一年时间长期玩,那便已经是游戏的忠实用户了。而此时他的状态也会变得非常非常难以预测,可能依然因为最近的版本更新而异常兴奋,可能已经徘徊在在退坑的边缘,只是不想就这么放弃自己已经花的这么金钱和时间。个体的差异会显著地随时间放大,所以其实很难说。对于所有长寿的游戏而言,当前的活跃用户是多久以前的新增或回流用户,也是千差万别,这里已经是设计师很难顾及到的地方了。

  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因素,共同造就了这样的现象。

  ——人脑的工作机制。人脑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一台处理差异的机器,它永远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些事情当做给定的,而去处理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同样的事情多次重复便让人难以再提起兴趣。

  ——游戏规则的引导。游戏规则会产生一系列的奖惩机制,玩家在于游戏互动的时候受到这些奖惩机制的影响,形成循环,执行受奖励的行为,而回避受惩罚的行为,如此往复。那么可以问,有哪些游戏,以何种方式,奖励了欣赏游戏美术效果的玩家呢?又有哪些游戏,如何惩罚玩家追求游戏效率呢?自己的期待不受游戏玩法鼓励的玩家最终会离开游戏,而留下来的都是接受游戏的玩法,并且愿意以对应的规则要求去行动的玩家。

  SideNote #8 叙事魔力的消褪

  Frictional Games(作品包括Soma系列,Amnesia系列)的老大Thomas Grip在多数提及过自己的游戏叙事四层次理论,与我们前面提到的MDA和Leap非常相似,最深层的叙事发生在玩家脑内,关于这一点其他的材料也都已经说得很充分了。

  Thomas Grip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他提到了一个Fantasy故事崩解的过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当玩家第一次在游戏中见到一个东西,他会产生相当多的自然理解,比如冰箱可以打开,面包可以吃等,这是玩家的思维模式。而游戏规则允许玩家做的事情往往并没有那么丰富,当他发现冰箱不能打开,面包不能吃,这些物件的叙事魔力也就跟着消失了,他们沦为纯背景,冰箱和面包不再有区别,而玩家调整了思维模型,转而去寻找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当玩家遇到一个丧尸,他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型产生一些自然理解,比如我感到害怕,我应该逃跑,我不能被它碰到,躲在那里或许会更有用。每当游戏的规则与玩家的自然理解相冲突时,玩家要继续玩游戏,就要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型。比如,当玩家发现,跑到15米之外僵尸就看不见我了,他变得更加熟悉游戏规则,而僵尸也变得更加像游戏规则的产物,直到玩家最后找到所有的规则,而僵尸则完全沦为一个由规则组成的GameObject,叙事的魔力也就完全消散了。

  从这个过程中,Grip得到的结论是,人类寻找最优解的认知过程,和人类体验叙事的脑补过程,是两个互相违背的思想模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前者终将战胜后者。因此好的叙事游戏就要能够更长久地留住叙事的魔力,而且越注重临场感的游戏就越需要重视这一点。

  Grip为此指出的路有两条,第一,是令系统足够复杂,在叙事完成之前,玩家都没有机会完全地了解系统的规则;第二,就是想办法将已经降维到机制层的玩家再拉回到叙事层来。对于国内游戏厂商坚持的长线运营的游戏,第一条肯定无法做到;所以只能走第二条道路,不断追加新的内容,给一些新的故事和新的包装。还有一些更高明的办法,一些神来之笔的游戏喜欢让玩家在追逐效率的游戏方式中发现叙事的意义,宫崎英高和小岛秀夫都是个中高手,不过有点超纲了。

  可以用拆礼物来类比Grip的模型,礼物盒其实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玩家发现了就会失去乐趣,然而开礼物盒的过程却是充满乐趣的。所以要么让礼物盒特别复杂,一层包一层,到最后都拆不完;要么等玩家拆完了,再给玩家一个礼物盒拆;要么让玩家感受到,礼物不在礼物盒里,而在拆礼物盒这件事本身。当然,对打算长线运营的游戏真正有效的方案是,不要让礼物盒是空的,即当玩家对游戏的追求已经降维到纯机制,纯数值,纯游戏效率的时候,依然有东西可以玩,去看那些生命周期十年还能保持健康的游戏,无一例外做到了这一点。

  可以看出,时间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用因素,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的认知状态与游戏行为均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无妨从一些随着时间变化的要素入手。

  2.3.1。 玩家投入的精力随时间变化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