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无人”故事,资本为何继续买单?
瑞幸显然正是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市场营销和补贴,门店拓展、设备与人员招聘,以及研发等多方面因素,为其带来了巨额亏损。数据显示,瑞幸2019年Q3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2倍,营收同比增长5倍,亏损金额达到5亿元。 而在规模扩大与亏损的另一面,瑞幸的精细化从未停止,且在近期迎来了曙光。2019年11月,瑞幸发布的2019Q3财报显示,其门店运营利润为1.86亿元,这是它首次实现门店级盈利。 如钱治亚所说,“瑞幸正在形成巨大的飞轮效应”。它的盈利逻辑是——以更多的产品,更多的用户,更高的消费频次,产生更多的数据,进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当前的瑞幸来说,无人战略,显然是它运转“飞轮”的关键一环,毕竟与门店相比,无人战略可以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将更多的产品覆盖向更广范围内、更多的用户,从而将飞轮扩张的边际成本最小化。 峰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在分析瑞幸亏损原因时表示,一个主要原因是配送费太贵,“咖啡容易倒洒,不能用普通的快递公司,顺丰送一单至少10块。”在提升网点覆盖率,将用户自提率提升至80%以上后,瑞幸的门店才慢慢实现盈利。 而现在,通过无人零售战略,瑞幸可以直接覆盖到离用户更近的办公室、教室等场景,进一步降低供应链和渠道成本,并且省去门店所需的人员、门店租金和装修费用,以及配送、维护等费用。 正如莫少昆所说,“相对于瑞幸初期开咖啡店的方式,这些(无人零售)投资应该是比较小。因为,没有人工的成本,而且需要的空间也比较小。” “这个项目依然走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路上”,有接近瑞幸的投资者分析称。据他透露,当前瑞幸的股东情绪很稳定,甚至愿意拿出更多钱支持其未来发展。 03 最后的话 作为近年来崛起于消费领域的新经济公司,瑞幸一直是超前的,也是永远出人意料的。 拿这次无人零售来说,这个两年前风风火火的行业,如今虽仍然有新的入局者,但似乎早已不再是资本所关注的焦点。此时瑞幸的入局,与其说是顺应趋势,不如说是“造势”。 的确,与前面无数的无人零售不同,瑞幸的无人零售需要放到其整体的网点布局,目标人群,以及长期的数字化战略去考虑。 “未来城市里有很多节点,一定会出现便利店趋势,因为可能没有好的位置,物业成本、租金成本高”,和君咨询合伙人丁昀向一点财经分析称,而瑞幸的战略很清晰,就是切入千店千家中,并且选择中产阶层密集的地方,结合核心的数据端点,先占地方,再用资本的力量做规模。 如今的零售正处于渠道主导与商品为王并行的时代,强化自身渠道布局与供应链资源整合的瑞幸,显然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而资本,永远站在先行者一侧。 “所有人都以为大股东会拉高股价抛售套现,但管理层的股票基本都没卖”。资本所看好的,是瑞幸更大可能的未来。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