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16招,你也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酒气混着雾蒙蒙的哈气,陈动晃晃悠悠地走向妻子。(现在)冷风一吹,陈动眼前一黑,再亮起来时,陈动已穿过白蒙蒙的哈气走了孕妇身边,一把推开壮汉,厉声喝道:“你滚开!一个大男人欺负女人,算什么本事!”“好,好,我躲开还不行么!”(过去)陈动顿时觉得心里有个沉重的石头浮了起来,胸口无比通畅,干劲十足。按现在沉着冷静的状态,以往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状况,完全不在话下。领导把奖章捧来,他潇洒自然地接下,笑着说道:“谢谢。”(未来)“我谢谢你还不行嘛!你个大男人还让老婆接,还推我!平时怎么不见你这么凶啊,酒壮怂人胆……”(现在) 10.摆脱时间 时间错乱通常出现在科幻故事里—— 临死前,陈动看见了少年陈动,也看见了自己为何会一步步走到如此不堪的现在,于是大小两个陈动一起合作扭转了陈动的命运。这时,老年陈动出现了。 陈动问老年陈动:“这都是你安排的?”(其实是帮读者问)老年陈动笑了笑说:“你还有几十年去寻找答案。” 看到了吗?你不一定非要回答时间为什么错乱! 新手通常都会习惯把故事的每个原因解释清楚,不需要这样。你只要动一点手脚就可以了,因为你的责任是把故事说好,而不是把时间当成难缠的敌人。重点在于如何摆脱时间,而不是迎战时间。 11.自定规则 这里再延伸讲一下,你不光可以摆脱时间,你可以摆脱一切解释——只要你在一开始就定下规则。 这个例子我实在编不出来,所以借鉴大师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讲。《变形记》通篇都在讲小职员变成大甲虫以后的故事。卡夫卡解释他是怎么变成甲虫的了吗?没有。卡夫卡只在开篇用第一句话高冷地告诉你:“早上,他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甲虫”。然后卡夫卡就开始好好讲他的故事了。 如果你在一开始就定下规则,读者就会不知不觉被规则所制约,毫无反抗能力地一路遵守,继续玩下去,一点都不会察觉这个初始规则是多么不合理。 当然,如果你到了结尾才开始定规则,那就只是耍无赖了。规则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定下来。 12.内心景观 在故事里,一切都是主观的,所以要描述事物,要根据角色的内心景观来描述。 比如,少年时的陈动遇到少女时到妻子,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敢上前搭讪,很可能在之后洗澡时胡思乱想: 水流绕开身体的轮廓,一滴滴溅在周围。雾气也随着身体移动而散开。“没有什么能靠近她”,陈动想道,“但所有人都围着她转。”洗澡的水很热,热水器在烧着。陈动觉得它的芯一定更烫。 水和雾气不敢靠近,却有层层围绕,如同陈动不敢接近的少女;热水滚烫,如同陈动的心。 你可以让事物都活起来,只要一直往人物的内心方向去就行了。 13.障眼法 有些东西的价值在于看不见的地方,说穿了,就不值钱了。 比如写陈动和老婆吵架,正面描述一百句,不如这么写: 陈动气往上涌,实在想指着老婆的鼻子痛骂一顿。他趁着这股勇气,用力把门击开,回手“啪”地把门摔上。过了一阵,陈动走了出来,轻轻把门关上,带着脸上五个红红的手指印。 记住,作者再怎么描述,也比不上读者自己的想象。 14.绕远路 如果你的写作重点在目的地,那直达就好:他到了某地…… 但如果你的终点在过程中,那就绕点远路:到地铁站遇到什么,地铁上遇到什么,下地铁遇到什么,遇到乞讨的怎么办…… 上面说的是地理上的绕远路,其实任何东西都可以绕远路。比如: 陈动老婆去给儿子开家长会,跟其他家长聊天时发现,班上有两个男孩在做“兼职”。 看看孩子们是怎么描述这个“兼职”的: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但就是晚上回家很晚,而且这些孩子打篮球都容易受伤,脸上或者身上有时会有破皮或清淤。 陈动老婆和读者都可能猜到了:这些孩子的兼职应该是小流氓组织,放学以后去劫钱打架。 回到家,老婆发现儿子换了个苹果手机,询问之下,儿子迟疑了一下,说:“是兼职挣来的。” 若A=B且B=C,则A=C。若儿子=兼职,且兼职=小流氓,则儿子=小流氓。 中间这个B看上去没什么用,实则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因为拐了“兼职”这个大弯,我们才得以看到儿子自己生活中的困扰,和儿子对父母的隐瞒和隔离。 15.凌迟 有些秘密,要先让读者知道,因为秘密会带来折磨。然后拉长时间,秘密就成了凌迟。 比如这个秘密是“陈动老婆有外遇”。你可以在小说开始就告诉读者,然后,经过整个故事的描述,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陈动到最后才发现。 在故事的缓缓进行中,读者一开始知道了这个秘密,被卷了进来,陷入了“为你欢喜为你忧”。在故事的所有高潮和细节中,读者会不断对陈动产生同情,为陈动老婆提心吊胆。 有了凌迟,就有了吸引目光的钩子,让读者揪着心不断地读下去。 16.因果 在最高明的故事里,因果关系可以是不清楚的。 比如陈动在很平常的某一天,回到那个当年事发的地铁站,自杀身亡。 原因是什么? 来自他人的舆论压力太大,无法承受? 内心的负罪感太重,以死赎罪? 觉得人生本是苦海,想要放弃? …… 当读者自己想原因的时候,读者就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生命经验,填入只有自己知道、并且满意得不得了的答案。 正因为故事的因果关系较弱,读者才有机会当上故事的驾驶员,开到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想象的无限可能性。 17.多读多写多看 这第十七点不算写故事的方法,只是习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