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创新与创新营销(地产老总不看亏大了)
手哥语音分享 陈亮、王正亮整理
这是12月初在地产课堂总群的语音分享,经过笔记侠整理后的文字版本,近万字,我从口吐莲花到口吐白沫分享完毕,不知道你能否看完?得其一二足可纵横江湖
手哥语音分享 陈亮、王正亮整理 这是12月初在地产课堂总群的语音分享,经过笔记侠整理后的文字版本,近万字,我从口吐莲花到口吐白沫分享完毕,不知道你能否看完?得其一二足可纵横江湖。 一、营销创新与创新营销 讲营销创新与创新营销,这两个概念的字数是一样的,但是位置不一样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营销创新是基于传统营销做一些微创新或者创新;创新营销是基于新的时代(移动互联)以及地产白银时代的一些创新的一些方式,比如把产品进行金融化以及新媒体营销和社群化运营,叫创新营销,我是把它做了这么一个归类。至于营销创新这些概念,还是传统的方式营销创新,比如现场媒体道具活动这些创新的方式做得更好一些。 营销其实是个老的概念,还是脱离不了营销4P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当然它如果还要加一个S的话就是策略,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包括黄老师之前也在讲,就是房地产营销要解决两个问题,推广与销售的问题。推广就是召集人,销售就是完成一个来客的销售过程,形象的说法就是:推广就是赶羊入圈,销售就是关门打狗,完成一个销售闭环,这个不变。 营销的本质不变,但是大众传播在变。我刚才发的图代表了大众传播的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都是以“漏斗理论”来做传播,基本上就是很传统的方式,从大众接受的信息再检索再购买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是随着社会化营销以及新媒体的出现,这个传播的路径发生了改变。路径从以前的“漏斗理论”变成现在的“波状理论”,也就是这个模型基本上就是从关注已发生兴趣,然后再进行搜索接着购买,你的角色成本降低,然后再进行分享和传播。相对应的对营销的需求也有了提升,之前是讲体验感,现在是讲你的场景,讲你的场景革命,小米是讲参与感,这些都是在你的营销方向。 二、营销创新 按照案例来说,营销创新回归到营销的推广与销售层面,先从推广方面来说。推广一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我们地产层面会有我们的物料道具,而以我的看法,物料道具的创新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用心,比如宋家泰做了一本跑步的台历,台历可能人人会做,但是台历能够做得这么用心的来已经不多了。它的获得方式是通过他的微信公众号回复才送给你,也就是有意向、有兴趣的、跟他发生互动有交集的才会送。 2.1宋家泰的马拉松台历 我是收到了他这个台历,这个台历是按照一个跑步爱好者2016年的一个日程的做的这么一个台历。然后会有你的跑步的一些注意事项,按照2016年每周每月的一个日程,做的非常精细非常用心的。他也是做了一个定位,是为跑步爱好者做的一个台历,然后你可以按照他进行你的马拉松日程,你每周的锻炼,也有些相关的激励,对你的自我激励提升的一些信息在里面。 说小了就是一本台历,说大了就是做了一个入口,一个跟客户或者说潜在客户以及跑步爱好者之间的一个触点管理。他用一个小台历跟你发生了一个链接,但这个小台历做得非常用心,所以你就对他或者对他的项目发生了一些兴趣。除了这个台历之外呢,他在昨天更新了一篇微信,是关于他的一个新的物料,就是一个小红本的一个物料,这个也是根据业主的偏好或者每个人的偏好把2016年做了一些规划,包括重要日期。这种做本子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物料方式,他的创新就在于用心。 另外还有一个他做的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做了一个众筹的设置,你如果有兴趣,会把你的名字或者你的一些信息印到上面去,当然你是要付费。一个是他在承办,也就是说带入了他的信息他项目的信息或者说他宋家泰的一些个人的印记在里面。另外一个就是把项目的信息带上,如果你参与的话你的信息也带上,他就是通过众筹的方式把项目传播出去,同时又让这本物料具有了可使用的价值。 算是众筹的案例,就是我去年也参与过也送给好多朋友的一本书,小马宋的《一本全是广告的书》。这个卢俊看过,他也多篇写过这本书对他的一些启发。这本书小马宋也是采用了这种形式,他找人翻译过来,如果你作为你一个众筹者,只要你购买40本书以上,也会把你的一些信息印到书本上去。这个跟宋家泰的物料方式是一样的,就是做了一些微创新,让更多人来参与,参与者也变成了用户。说大了就是现在大家广泛采用的众筹的方式,但是众筹有个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影响力,有号召力。 2.2阳光城的三种礼品 回到物料上边,我是把物料这块分了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叫物料,比如我们常做的楼书、户型图,这种别人拿到是没用的的,基本上只是承载了一些项目的信息;第二个层面就是礼物,可能宋家泰这样的物料就是礼物了;再上升一个层次就是情感,以情感来打动你,让你对他产生好感。这是物料的三个层次。我经常收到一些房企的小礼物,有些做的用心,有些甚至做到了情感的层面了。 另一个礼物做的比较好的是阳光城,我收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阳光城MODO开放的时候,送了一块运动手表,还有一个卡片。我觉得卡片的意义更大一些。卡片是他们的营销负责人肖蓓个人形象化,“肖小姐的咖啡”。拿着这个卡片可以去他们那里喝咖啡,他把这个物料做成一个礼品化。 第二个就是收到了阳光城丽景湾的一个运动礼包。他是全国首个智能社区,里面有背包手套有其他,背包我在去三亚的时候就直接用上了,也就是说是有用。他的礼品他的物料不仅是承载了项目的信息,而且做到了有用。有用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有用之上就是品质感。 品质感呢,阳光城也做了一个案例,就是之前尹潇在的时候。跟“三川二莲”(长白山下野生松子)合作,借助别人的礼品来连接阳光城的品质感。因为“三川二莲”还是做得有点情怀,有点品质的,它跟阳光城结合呢,就让人感觉到一个是有情怀,另一个是品质感不错。而且算是注入了阳光城的一些情感,做到了最高的层次。 2.3正荣礼品的情怀与温度 再一个是自媒体苏绪柒在跟一些房企在做这样的礼品比如我老家出来的苹果,经过他的包装,上海当代万国府MOMΛ就采购了一批分发给客户。同时他跟融创跟三利都在定制这样的礼品。这样的礼品承载了项目的信息,也承载了一些项目的情怀或者温度,就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另一个房企做这块非常好的是正荣。正荣的礼品,从礼品的设置到包装都十分用心,在目前我收到的礼品当中算是最用心的一个。设置也是非常好,而且能够结合项目的一些节点来设置礼品比如他跟小米合作的时候,我们收到的就是一些小米的用品比如小米的路由器什么的,但是他们做的很好就是他们会做一个包装,会贴上正荣的标签。中秋的时候,他们专门定做了一个礼品,就是把正荣公益月饼还有福建的两片小瓷砖以及福建的茶叶做成中秋礼,这是结合他们福建本地的特色,做一个礼品放进来。 这样的礼物一个是结合了项目的节点,另一个是结合平常的一些节庆的节点。苏州正荣在记者节的时候给我快递过一支笔,笔可能没什么,但他们在里面写了一封信,比如记者要注意身体什么的,这个就有温度了这份礼品。正荣在前段时间在跟微信做中国首个定制社区的时候,他们就问我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微信的力量》这本书。我说没看过,然后他们就给我快递了一本书。这里面就有一个他们合作的卡片(“来自两个世界的对话”),虽然书没有他们的案例,但是里面有个卡片。 跟正荣的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作为四大神盘(东邪-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西毒-成都、麓湖生态城/南帝-广州、中国美林湖/北丐-北戴河、阿那亚)之一的阿那亚。阿那亚总裁马寅去日本跟原研哉洽谈他们的品牌设计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营销负责人郭少昕在第二天给我快递了一本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其实原研哉的那本书我有,但是这样就加深了我对阿那亚的印象。阿那亚和原研哉的关系和关联度就在我的记忆里面就更加深刻了。 这是关于物料道具的一个小创新以及用心,其实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也就是在物料的层面做了一些梳理。你做的一般的只是承载了一些项目的信息,只能作为一些物料,可能随手就被人扔掉了。如果你做一些功能性,使用性的以及一些用心,可能就是一个礼物。能够拿来送人,让人感觉非常好。并且他可能会给你做一个传播,拍个照片发到朋友圈。这样礼品本身就成了一个入口,再做的更好一些就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就像正荣中秋的那个礼盒,其实我还是没有扔的,这就说明情感发生了作用。 2.4让户外广告动起来 物料层面我再说一下,就是包装的一些小的创新。两个案例吧,因为我刚写了阳光城MODO的一个户外。阳光城MODO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案例,在上海今年卖了20多个亿。他之前做了一个户外,他让人可以上去参与填写,类似于涂鸦,每个人都可以上去写上,或者在墙上写上到此一游这样的。原先的户外我们都是打上案名LOGO、电话地址以及你的项目主诉求。三个一块,四个一块的。他们做了一些小创新,这些创新就被人们记住了。其实这里面藏了很多东西,第一个就是参与感;第二个就是UGC,就是用户生产内容。参与感很重要,把一个户外变成了一个可以互动的板子。 现在我们的户外啊,都是放上就放上,一直看着不动的。阳光城把这个单纯的户外围挡,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互动的一个板子。类似一个可变的这么的一个东西了。之前的光耀地产李丁在讲使用户外诀窍的时候,要勤更换户外。将静态户外变成动态视频,让户外动起来。他在操作光耀的时候,户外不是包一年,而是一次包几个月,每2周一换。这样的营销的一个创新方面,跟阳光城户外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阳光城这个主要体现在参与感这个层面。 另外一个户外的案例就是南京万科尚都荟,营销负责人缪川他们做的一个户外就是很简单,他们就是做的一个数字,类似于打哑谜这样的。都是人们主动跟这个户外合影拍照上传。这个都是主动进行传播的。户外本来就是固定的,他通过这个方式让人跟他发生互动发生关联。同时有些人也在做一些遐想,比如这个数字代表什么。这就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就是UGC也就是用户生产内容。看到的人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播你可以编一个段子,或者编一个什么,这就进行到了另一个层面. 2.5 样板间三化与景观示范区三个标准,以及5S营销中心 说一下现场,跟多的好多人是把现场作为一个场景入口在说。按照传统的营销来说,现场我会把他分成三块:售楼处、样板间和景观示范区。售楼处常规的说法叫售楼处,好一点的叫营销中心、接待中心、我在河北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是把他叫成4S、5S 营销中心,这样呢就承载了更多的服务功能,当然这样听起来逼格也更高一些。样板间呢,要做到主题化,进行角色设置,客户画像。这是教授的家,这是研究员的家,这是老板的家。就是要做到有主题。 另一个“化”是情景化,有生活的情景,当然现在提的是场景化。比如你可能早晨起床凌乱的床铺,并不一定是那么整适。或者是打翻的牛奶,这是龙湖常做的。再一个“化”就是生活化,比如孩子,你在冰箱贴上关于孩子早餐的留言,或者孩子在他的房间里画的画,这种有生活场景的东西要设置到样板间里面去,这是传统的营销已经干到的,龙湖我认为是最好的一个。 另一个就是景观示范区。“三场之一”的景观示范区,还是以龙湖为例。龙湖的五重景观绿化在业内知名度非常高,我把它作为景观示范区的一个标准之一。层次感,要做到五重垂直,然后还有色彩感,他的色彩他的花的搭配,颜色不是一种花,要做到色彩搭配要和谐。另外还有一个曲折感,他的路不能一眼看过去,一定是曲曲折折的是弯的,让人感觉纵深比较长。这就是景观示范区的三个标准:“立体垂直感”、“层次感”以及“曲折感”。 以上是传统营销的场景的现场的三个方面,现在好多项目做了一些创新。他把这些场景啊,就不再单纯地设置成售卖场景了。营销在营销之外,你像“阿那亚”、“宝能城”以及“绿城杨柳郡”,他把现场设置成书店,书店是他们最大的特色,尤其是阿那亚和宝能城。阿那亚号称是“全球最孤独的图书馆”,把图书馆这一点拎出来,成为他项目最大的卖点,然后被全国人民全球人民知道,这就是他设置一个书店的场景。 阿那亚“全世界最孤独的图书馆”,深圳的宝能城它也是做了一个“册之丘”书店,“册之丘”书店是容纳书16000册,4000多平米,这个书店出来之后宝能城也顺带被全国人民知道了。深圳的人们都纷纷涌往“册之丘”去看书,去看这个公益图书馆,通过这个方式宝能城也大火一把。另一个不像售楼处的地方就是绿城杨柳郡,这个我没看过,但是我通过漫漫她们的那些图片看到了,也就是说它没有把这个售楼处做成一个单纯的售卖空间进行设置。 前面三个是关于类似书店的案例,我之前写过一篇《》,大家可以从我的公众号去找一下,这个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另一个就是咖啡馆,把售楼处设置成咖啡馆这个案例我还没写,回头给大家再整理分享一下。我这先说一下,也就是按照三个案例来说吧,我认为最早的一个在售楼处里面设置咖啡馆的就是亿城西山公馆,这是当时我太太纪美莹带着搭搭帮游宇锟做的一个案例,大约是2011年。 当时做的还不是很纯粹的,他们只是把雕刻时光引入到亿城西山公馆,北京海淀区的一个楼盘里面去,里面就是通过买咖啡券,送咖啡的方式来让人进行坐下来来到这里这么一个方式,这是我知道的好像是最早的。另一个这个大家知道的,就是宋家泰做的莱蒙中央公寓,他直接把售楼处做成咖啡馆,就是以咖啡馆的形式来进行招待客人,这是是他的一个案例。 除了咖啡馆之外,还有房精前段时间推荐的泉州聚龙小镇,它在售楼处里面设置了5个茶室。当然,北方现在更时尚的更大的城市是喝咖啡,更二三线城市是喝茶,福建也是有这个风俗,所以这个咖啡馆和茶馆的案例设置是一样的,只是宋家泰更纯粹一些。还有一个最近看到的杭州项目,它在楼上设置一个毛坯咖啡馆,一个毛坯的房子需要装修,可能花费很大,它就像类似西山公馆一样引入了一个咖啡馆进行售卖咖啡券带客户。 2.6 设置你的核心记忆点 关于场景营造,再加入一个“核心记忆点”的概念。核心记忆点就是你这个售楼处或者售卖空间让人记住的一个地方,刚才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宝能城的“册之丘”都是一个核心记忆点,就是它采用了一种用书店的方式来让人记住。另外的方式还有比如有些售楼处就会用种树或者是其他方式,关于种树,我也写了一篇《》,大家也可以从我的公众号上看一下。 我把树分成了三类:一个是树的年龄,一个是树的种类,还有树的多少。树的年龄我举了几个例子,紫辰院是北京西四环一个年销售额过20个亿的楼盘, 它里面有超过300岁以上的树就是十几颗,其中有一棵是800岁,还有一棵树是1300岁,这几点记忆点就被我记住了,这是它的核心记忆点,关于树的年龄的。对于树的种类,可能龙湖好多案例里面都会有树,有多少种树,在我家的后花园迷路之类都是体现这类。当然麓湖也有,前一段时间麓湖做了个稿子,就是小朋友在麓湖公园里的玩耍的一些稿子,我感觉它做的非常好,也体现了它的树的种类。 再一个关于树的就是树的多少。树多的话可以是森林,树年龄大的可以讲文脉,我去看过北京金科王府,那里超过百岁的树一共有399棵,这个有年龄,数量也还可以,可以诉求文脉。我和他说了就是树的一生也是人的一生,能让一颗树活得像模像样的,也能让一些人活得像模像样的,这就把它的树过渡到它的楼盘,过渡到它的文化,过渡到它的居住氛围去了。 另外还有北京的霄云路8号,号称卖50万一平的,它们的树是种于1984年,朝阳公园北园的同龄的树。它的树林木不是很多,只有三种类型,但是树的胸径都一样,都是三十多岁的树,然后树种的非常密,它的楼像是从公园里长出来的。它的地也就是朝阳公园北面的地,从楼上看是密不透风,从下面走就是疏可跑马,这也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一种有层次感的一个说法。 讲森林的有好多项目案名叫森林,比如上海中鹰黑森林、天津艾维诺森林、还有北京的温哥华森林,这些都是项目案名。也是因为有了树,所以才放到项目案名里面去,这就是树所带来的场景营造的价值点。 项目的核心记忆点除了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点,比如我记住的紫辰院它有一个能放五万支红酒的酒窖,在下面走的时候是感觉非常震撼的。重庆金茂李鹏他们项目的金茂悦就做了一个非常大的精神堡垒,这也是项目的核心记忆点,项目的场景营造里面一些营销创新的手段。 前面讲了项目营销创新的几方面,物料的创新用心,以及包装的创新,比如阳光城的还有万科的户外,刚才又讲了场景营造。还有一个就是活动,现场媒体活动道具这些传统的方式,还是回到阳光城MODO,他们做了好多活动,把售楼处做成一个公益中心,然后做成咖啡馆,郑计静有一篇文章就是他们做的一个分享,里面说的非常全。他们就是把一个活动常态化、非营销化,比如做成一些阳光集市,让人们进行自由买卖,它搭建了一个平台,进行公益咖啡馆以及这些相关的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营销创新的几个方面。基本上还是偏重推广层面的,也包括了一些现场的营造包装,我一会儿会讲些创新营销层面。创新营销是基于当下的移动互联的环境以及房地产白银时代,地产商跟资本之间发生的新变化。 三、创新营销 之前讲的营销创新,现在说一说创新营销。创新营销之前我在七月份写过一篇文章《》,这里面说的还是偏推广的方面,就是微信呀、众筹呀,但那时候可能还不成熟。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创新营销的方式,也做了一个闭环,就是通过三个方面。第一步就是前期讲产品金融化,把我们的房子进行金融化,然后就是产品金融化之后,包括做众筹也是这个方面。第二个就是用新媒体推广的方式加社会化营销进行中期的推广。后期有客户之后,进行社群化运营,然后再导向新一轮客户。 也就是前期把产品做成金融产品,然后中期用新媒体的方式,移动互联基于本地社交移动这些属性做推广,后期有客户之后进行细分,进行社群化运营,让客户带来新的客户,带来新的客户之后又回到了第一步,把我们的金融化产品进行销售了。 3.1产品金融化 产品金融化这个层面有好多案例,也有好多人在看。其实途家以前的模式是这样的,还有万达的稳赚1号也是,它通过这种方式把全国的几个万达,通过卖金融产品,很快3天就卖掉了50个亿。以及众筹的方式,有当代关联企业无忧我房的众筹也是通过这个方式。另外还有一个朋友和我推荐了水滴公寓和魔方金服的方式,把公寓用魔方金服把它拆分切割卖成理财卖给债权人,然后再收回来做运营,通过这个方式把公寓营销出去。 例子很多,我就把产品金融化先放回来,大家一会儿可以探讨一下。我重点把新媒体推广这个层面的小闭环我已经研究出来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3.2新媒体推广 这个微信营销闭环可以值得说一说。这三个就是从0到1,就是同一个项目从没有微信到微信,也就是从没有粉丝到有粉丝,项目的微信定位可能你认为申请个微信号就可以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也不一定非要全力做成纯粹楼盘的微信,还是讲三个案例。第一个就是宋家泰的【世纪公园里莱跑步】,没有弄成只有莱蒙中央公寓,因为这个名字具有召集性,也能让一批想要跑步的人来参与。 另外一个案例还是回到阳光城MODO,它做了一个【魔都情报站】,并没有叫项目案名。上面的信息也是以它项目做的一些公益活动以及集市、一些资讯为主。另一个微信设置的比较好的就是南京正荣的【金陵生活圈】,它没有叫“南京正荣”而是叫【金陵生活圈】,上面的粉丝量还是不错的,它也没有单纯地做正荣的信息输出,而是做了南京生活相关的一些,同时适时植入了一些正荣的信息,这样会更加软性,隐藏地更好,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这是三个案例,就是项目微信定位的层面。 在微信的传播策略层面,我们讲究利益、趣味、个性、互动。还是回到新媒体传播的四个方面,这个方面利益很简单的,利益给个小礼物,一条有用信息,一样是利益,就是他能获得什么好处。这是利益的层面。个性,现在好多90后做的微信号非常好,案例有很多比如【婊哥放过我婊姐】,【胡辛束】等这样的就是做的非常有个性,让人记住了,这也是微信策略的一方面。 跟随项目的节点进行推送,根据你的工程节点、推广节点、销售节点进行一些推送。你的目的就是了解你的首批微信关注者,你的第一批人是谁,他再次转发是在什么地方,比如你的项目导入就可以你的项目地为主,阳光城MODO就是以唐镇的为主的客户进行导入,我做的北京当代北辰·悦ΜΟΜΛ我们就是在地铁口通过线下活动进行导入,比如派单、扫码等等。第一批关注者后,通过发红包,邀请他们拉人进群,他拉的好友是以他的朋友为主,更多是本地客户。 从第一批粉丝开始到第二批粉丝,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处在这个阶段。于是我们有一部分粉丝不管是1000还是10000,但是阅读量不够,这是有一批粉丝睡着了,你要唤醒他。我们在第一阶段就是要让粉丝参与进来,要听从我们的号召,做一个激活的动作。我在太原项目2000个粉丝的时候,第一篇就做到了2000个阅读量,然后在40天之内,从2000个粉丝增加到32000个粉丝,也是遵循这个过程,激活、扩大、稳固这三步骤,也是从1到10000的这三步。 在扩大的过程中,要讲究一个节奏感,你的推广度要讲究节奏感。我的建议是每次活动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周左右,这个活动时间不要太长,同时跟下场活动之间间隔不要超过一周,也就是三周做两次活动。这个节奏把握好了,会形成一种波浪。 通过3次活动之后就会积累大量的粉丝,积累完粉丝之后我们不可能天天做活动,也不可能全部靠做活动来吸引人。就做到从1到10000的第三步,就是稳固阶段,增强黏性。增强黏性主要是靠四个原则,项目微信设置的时候要显示我们的个性,所以有粉丝之后才不容易掉粉,粉丝讲究互动性。 当我们线上有了大量粉丝之后,我们就开始做线上线下的导流转化,也就是进行我的第三步微信闭环的第三步,从10000到100的过程,就是淘洗、过滤、筛选、去粗取精地对我们的客户进行一个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三步:导流、转化以及口碑。导流就是从线上转化到线下,从线下转化到现场,这个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线上做个的活动,只限于我们的微信客户;或者我们做个优惠只限定我们的微信粉丝,这样就可以导流到现场来了,这个很简单,传播线上传播,做微信的一个线上老带新都可以。 转化就是转化成来访,转化成意向客户,最后成为成交客户。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也是做成我们社群的基础。细分人群,把粉丝转化的微信群里面去,有这么几个原则:同区、同好、同玩。同等的区域、同等爱好或者有共同的兴趣的进行加微信群,把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导流到线下,导流到微信群里面,同时进行归类整理,为转化做准备。 闭环的第三步就是口碑。这里面就是我们把客户、粉丝导入到微信群之后,我们可以设定社群粉丝的级别比如基本群、铁杆群或其他群。这样的话,给粉丝设定一些指标,让他们有升级打怪的感觉,然后你如果推荐购买或升级购买变成业主之后,会再次传播你的项目品牌,带来新的朋友的关注,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口碑闭环。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线下的服务要做好,还是离不开线下,离不开线下的各个服务系统。 3.3社群化运营 服务就是我们创新营销的第三步,就是社群化运营。社群化运营需要有大量的人来做服务,我看到泉州的聚龙小镇服务人员有800人,但是它的口碑介绍很好,90%都是老带新,也是一个大的社群,5000多户。后期的社群运营要把服务做好,这是我们第二步新媒体推广就讲到的,把客群细分好,做好口碑。 阿那亚他们也有一个DO团队带你玩,这帮人就是做社群。我刚才社群里提的奥伦达,奥伦达也是做TO,也是他们的亲善大使带着业主,带着这帮人怎么玩,怎么更好地增强黏性。 以上就是创新营销的三步,第一步就是产品金融化,第二步就是新媒体推广加社会化营销,第三步就是后期的社群化运营。这三步里面我的前期、后期是没有详细讲,中期这个新媒体推广做了一个微信营销闭环的一个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讲得相对多了一些,也跟大家一起探讨下。 这是关于营销创新和创新营销的一些个人的心得,跟大家探讨交流一下。欢迎帮我完善一下,为2016年的营销一起做点新的改变和玩法吧。我的公众号【地产操盘手】会发一些我的一些感悟,也欢迎你来参与。 地产操盘手,你的营销左右手。 地产自媒联盟秘书长,为你服务。+扫码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