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加班!”大多数销售的执行力之差,还轮不到拼体力加班
而那些实现理想的人,未必比你我聪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勉,但他们却往往有着比你我更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梦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梦想却渐渐荒废,最后只存在于梦里。 而那些实现理想的人,未必比你我聪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勉,但他们却往往有着比你我更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 你说想要发展兴趣,别人早就在闲时写字绘画; 你说要提升能力,别人早已将所学的内容转换成了技能; 你说工作上要努力奋斗,别人在职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一番。 大多数人总是喜欢嘴上说说,却从来不愿付诸行动。因为说比做来的更快更简单。 而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营销执行力,“高效的执行力”已然成了他们对平庸生活最有力的“回击”。 0 1 “执行力”就是 把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地去做那些本该早就做完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执行力不够,所以事事拖延,事事懊悔,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最近在读一本书《达芬奇传》,其中有提及达芬奇会在笔记本上列下每天的待办事项。 比如说,1496年的一天,他写下这样一串话: “今天我要做的事情有: 这一天的任务,包括了绘画,旅行,数学,水利,动物学五个方面,事情繁多且涉猎很广,这不禁让我们感叹达芬奇旺盛的精力。 更令人震撼的是,达芬奇这一天居然把这五件事情都做完了,并且在第二天还计划了新的待办事项。 达芬奇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他给自己安排无数困难的任务,更在于他能够做事迅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并且不降低做事情的质量。 因为他在笔记本里还写到, 为了画好一个圆,他会连续画169个圆; 为了调查水流的原理,他会记录下730项读水流的发现; ...... 达芬奇不仅仅是一个画出蒙拉丽莎的顶级艺术家,更让人难以企及的,是他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想象力”转化成“执行力”。 而我们和达芬奇的巨大差距之一,就是这种超强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能够把想法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 这在于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想到和做到之间,相隔甚远,而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他在行动上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样一个执行过程中,最终的目标就是去完成一件事情——想到了就去做,如果不会,那就去学。 想到了,学会了,并且最终做到了,这样才会使一个人获得成长,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有人说,一个人的想法是0,执行力是1,那从0到1,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没有这一步,你永远是0,而一旦你走出这一步,你才可能从1到10,从10到100。 0 2 影响执行力的5个因素 没有执行力,我们就会一直在原地踏步和倒退。 你制定的一系列计划,成了你在生活中给自己的一点安慰,可是“计划”却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你临时抱佛脚的加班加点刻苦努力,看似填好了自己埋下的坑,但却常常漏洞百出,留下更多待填的坑。 即使你狠下决心,马上行动,但你却依然注意力涣散,无法聚焦于要做的事情,结果收效甚微,焦虑和恐慌常常来袭。 久而久之,你就慢慢变成了资深的“拖延症患者”。 而执行力上的低效能,就是问题所在,它往往源自于我们内心常常面临的多个问题。 问题一:选择太多,信息过载 在如今的社会,我们每天都在做大量的决定: 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和朋友去郊游? 想要学习画画,是去报一个课程,还是买本书自己学? 想要开始健身,那是去跑跑步,还是去踩踩脚踏车? 我们所面临的选择题太多,选项也太多,而且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所以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 因为大脑将主要的精力都用到了对信息的辨识和选择上,所以行动的时间就自然地推迟了。 问题二:内心的噪音太多 当你专注地做一件事时,你会感觉到充实而满足,而当你整天宅在家里,刷剧上网不见人,你反而会感觉到很累。 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当你无所事事时,脑子里有太多无用的念头,内心充满了自责懊悔的消极想法,这就会造成很大的内耗。 就像冬天去上班,晚起了半个小时,内心噪音少的人,往往更加积极,发现时间晚了,就会立马钻出被窝,刷牙洗脸,尽快地出门。 而内心噪音多的人,则会有很多消极的自我对话—— “都怪昨晚熬夜了,结果今天都起不来!” “今天的会赶不上,领导可能要不高兴了。” “被窝里太舒服了,真的不想起来啊!” “真的没睡好,整天会无精打采吧,要不要今天就请个假啊?” 自责、担忧、纠结、焦虑,这些内心噪音引发的负面情绪不断地涌向我们,结果就是我们迟迟不愿行动,甚至是直接放弃行动。 而接下来因为自己的不作为,又将引发更多的内心噪音,这进一步吞噬着我们的行动力。 问题三:完美主义情结 许多人是显性或隐性的完美主义者——“要么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要么就什么也不做。” 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容易让人陷入没有止境的准备和设想中,走向执行力高效的反面,而没有准备好就成了很多完美主义者的最大托辞。 其实,完美主义情结的背后,暗藏的是一种恐惧心态。 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挫折,所以只要结果有一点点的偏离,他都可能终止行动,停下来继续设想和计划。 因为对他来说,只有如此才能与可能的失败保持距离,从而让自己不用面对挫折和紧张。 这种看似对自己高要求的完美主义,实则是一种拒绝面对现实的眼高手低。 问题四:不懂拆解任务 有时候,一个任务因为过于繁重,在我们眼里就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负担,而我们又缺乏拆解的能力,所以就会陷入一团乱麻的焦虑状态,不知道从何下手。 甚至在已经行动的情况下,我们也容易因为缺少规划,往往今天干劲十足,结果明天就偃旗息鼓,这直接让我们没有办法持续下去,最终半途而废。 问题五:懒惰,爱给自己找借口 如果说有什么是令我们的潜意识感到兴奋的,那就是无条件的,强制性的懒惰。 懒惰会让我们给拖延找借口,在潜意识中创造一个舒适区,然后把我们的精神焦点拉到这儿存储起来。 这时,你的大脑里往往会有两个声音: 一个在拼命地高喊:“快点行动,不要停下来,赶紧把事情干完!” 而另一个声音则来自于悠闲的舒适区,更具有吸引力地规劝你:“不要动,那件事情太难了,不如给自己找点乐子,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就是最好的!” 这五大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力低效的根源。 当你制定了无数的计划,下了无数的决心,发了无数的誓言,却依然深陷于执行力差,喜欢拖延的泥潭,那不妨思考下:自己行动力迟缓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造成的? 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之道。 0 3 提升执行力的5个技巧 在了解了我们执行力差的真正问题所在,我们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呢? 这里我给出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积极地自我对话 既然内心噪音太多会造成更多的内耗,延迟我们的执行力,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消除那些噪音。 事实上,完全消除内心噪音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与自己的对话,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将消极的内心噪音转化成积极的自我对话。 当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犯错,内心有各种自责,焦虑和恐慌时,你可以对自己说: “失败了又怎么样,大不了从头开始。” “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不如什么都别想,直接去做。” 其实,完美主义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对话收获行动的力量。 当你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戳破了那层恐惧的面纱,从中获得了积极的能量,那你就会明显地发现内心更加平静和谐,行动力变强。 而原来一直不敢面对不敢去做的事情,变得能够轻松地开始了。 2、拆解目标 很多时候,当一个目标太大时,你是无所适从的,因为我们从中获得的常常是挫败感,却很难有成就感。 而只有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我们才能够持续地行动下去。 就像你给自己设定“每天运动一小时,一个月减重20斤”的目标,这个目标意味着你每天要有大量的运动和严苛的饮食,而这对于一个从来不运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酷刑。 这时候,即使你开始行动,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因为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太难了,难到只要想一想都会心如死灰。 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成就感才是最有效率的激励方式。 所以,在计划执行时,我们可以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能让自己产生成就感的小目标。 让自己能够在小目标中循序渐进,不断获得成就感,获得正反馈,从而让我们持续行动下去,最终达成一个大目标。 譬如你本月的业绩目标是20万,那不妨将一个月分解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5万的目标。 当我们能够稳定而顺利地完成第一个目标,那你就可以进一步完成下一个小目标,逐步推进,最终完成大目标。 3、细化任务 在我们设定好了一个合适的目标,就需要对要执行的目标进行任务细化。 譬如上面说的,每个阶段目标5万,那进行任务细分时,你就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1)业绩的来源渠道有哪些?新客户、来客户、转介绍... 2)每个渠道达成业绩的核心流程和路径是怎样的? 3)分解到每天,自己需要做哪些事? 只有当我们在计划时把这些细节考虑清楚,那在执行时才不会因需要费力地思考而延迟行动。 如果你在执行时,还要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在计划阶段下功夫,这势必给我们的行动力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高效执行的最好策略,是一看到要做的计划,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无脑执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计划时,要将任务细化,考虑周详: 任务明不明确,能不能一眼就看明白 具体到每一个详细的步骤了吗? 执行时,是不是可以不加思考地按步骤走下去? 如果遇到了问题,该如何处理?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考虑好了,计划才会是一个可执行的计划,而一个好的可行性计划,就像是绘制出了一个流程图,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心里一清二楚。 4、给执行营造便利 当你想要画画时,如果你还在找画笔,找颜料,那你只会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耗费掉自己行动的热情。 想要提高执行力,就需要给自己营造行动上的便利,让行动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一应具足,从而减少我们行动的阻力。 也就是说,在你做好计划之后,你需要想一想: 就像你要跑步,如果你的运动服,运动鞋都深藏在柜子里,这时你需要翻箱倒柜地把装备拿出来,那你还愿意去跑步吗? 但是如果你很早就把运动装备准备好,放在门口触手可及的地方,那在你想要跑步时,你就可以即刻行动,没有内耗。 所以,当你要读书时,不妨把书放到显眼的地方,当你准备学习时,不妨关闭手机,免受干扰。 5、建立内在的驱动力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可以毫不费力地行动起来。 而且因为全神贯注于所做的事情,我们更能够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从而不仅仅是达成目标,并且能收获内心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需要去给自己的目标任务构建意义感,并且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 这其实依然涉及到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 这些更深层次的意义,最终让我们能够在下班之余依然去学习新知、梳理客户、总结话术。 想要在执行力上有更持久的高效,那就需要我们直面内心,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和驱动力,这才是我们摆脱平庸最本质的解决之道。 0 4 写到最后 执行力的本质和内核,就是要切中要害,不留死角,解决问题。 而一个人的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否能持续不断地践行。 如果一个人能直面自己的问题: 明确知道自己是谁? 自己想要什么? 应该怎么做? 他就会非常坚定,拥有高效的执行力。 很多时候,或平庸或卓越,都潜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行动里,最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想到过什么,而是你最后做到了什么。 |雅各书 2章26节|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 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