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走出清华:AI黄金一代的机遇与隐忧

发布时间:2018-12-09 06:24:18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全天候科技
导读:作者| 马程 编辑| 罗丽娟 2018年,巨头不断在人工智能领域加码。12月6日,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字节跳动有意建立旗下首个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约为人民币100亿元(约合14.5亿美元),用于投资人工智能(AI)和媒体内容领域。 此前,阿里、腾

相比人脸识别和机器人等已经经过检验的领域,无人驾驶的前景仍不明朗。不论是大众,还是学界都对此抱有怀疑。“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现在我很难想象T3级别自动驾驶怎样实现商用。在国内实现非常困难,绝对不是3、5年可以完成的。”一位AI领域投资人对全天候科技提到。

面对着这样的质疑,一直被捧得很高的楼天城也曾有过犹豫。很多无人车公司从L3级别起步向L4过渡,而Pony. ai起步就运用L4级自动驾驶,这在外人看来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计算模块,成本高昂。

所幸,Pony. ai最终进展顺利。“成本完全可以通过量产和规模来解决的。电脑和手机都是从天价变成了人手一部。而且现在做传感器的公司比做无人车的公司还多,直接带动了传感器成本下降,以前几万美元的激光雷达现在只要两三千美元。”楼天城提到。

而关于无人车投入民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楼天城认为,这需要一步步过渡,“近期的目标是一年之内组建100辆无人车车队,在还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时,需要对每一辆车的软硬件进行调试,保证一致的稳定性。”

第一届“姚班”也被称为4字班。和楼天城一样,“4字班”里的很多同学,也在兜兜转转后,选择了加入创业团队。包括了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深鉴科技CTO单羿、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智能驾驶项目主线科技的张天雷等。从天才到创业者,一个人工智能精英创业的时代开启了。

落地

2011年成立至今,旷视科技,如今成为新兴AI独角兽中资历最深的公司之一。但旷视在创立之初,并不处在聚光灯下。

与更多师弟师妹在大公司或是大学镀金再创业不同,唐文斌更加笃定AI创业,这源于他和印奇(现旷视科技CEO)在微软实习时观察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潜力。

走出清华:AI黄金一代的机遇与隐忧

图为旷视科技3位创始人唐文斌、杨沐、印奇。

“我们创业时,主打人工智能的公司在国内很少见,甚至那时欧美的AI公司也很难存活,很多创业者最后又回到公司做技术。”唐文斌提到。

旷视成立后的几年都在探索中。为了参加挑战赛,他们曾一起做了一款用到人脸识别技术的手机游戏“乌鸦来了”,一度达到App Store 总榜第三名。

但这款游戏仅仅给他们带来了几千元的盈利收入,他们很快意识到,其实以技术起家、对游戏市场无甚了解而又并非游戏热衷者的他们,并不适合做一家游戏公司。

这时,Facebook以高达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满一年的人脸识别公司。印奇和他的团队意识到,与to C市场相比,To B业务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马上拍板,停止游戏业务的运营,专注开发人脸识别平台。

2015年之后,人工智能的创业热潮来临,旷视才逐渐找到商业化落地的路径。从与阿里合作刷脸支付,到为美图提供人脸检测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再到最近两年主推安防、智慧城市等,旷视逐渐找到一条机器视觉的落地之路。

“我所在的小组,过去30年都在研究机器人。”加入创业项目Geek+之前,李洪波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日常除了科研之外,最兴奋的事情,是和同门师兄弟们一起研究机器人,参加各种机器人大赛。

李洪波随手从手机中翻出踢足球的机器狗和四轴无人机的视频。“这些是当时获奖的作品,很有趣的设计。”合作的同门中,刘凯成为了Geek+系统研发总监,陈曦成为Geek+机器人研发总监。

2014年,亚马逊收购KIVA,仓储机器人一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时,工业工程专业出身的郑勇(现Geek+CEO)找到李洪波,提到仓储机器人的设想。“我们很早就知道,机器人可以帮助完成装、卸、运等物流环节,但具体能否真的落实到实践,很难说。”李洪波看出来,郑勇心里也没底。

这个市场到底是零,还是潜力无限?还无法判断。

第一个机器人模型,由李洪波等人在清华的FIT楼里完成,他们利用每天下班后的六七个小时做系统开发和硬件研发,直到深夜两三点才睡。在楼道里测试时,还经常被物业驱赶。

2015年7月,郑勇拿着第一个机器人原型,获得了天使轮的融资。很快,仓储机器人成为AI创业的焦点。

2018年双十一,仓储机器人已经奔波在各大型仓储中,Geek+交出亮眼成绩单:共投入3000台机器人,机器人搬运货架180万次,整体处理订单数超过500万。

肉搏

AI创业热潮袭来,仅2、3年的时间,创业者们已经从艰难选择市场,到开始直面来自BAT等巨头和同行创业公司的肉搏。

“每一年我们都会有主要聚焦的领域。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目前95%的互金头部客户都在采用旷视人脸识别等技术方案;2017年是安防;2018年是机器人。”唐文斌提到。他负责关注最前沿的领域,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

就在旷视找到了To B 商业化落地路径的同时,商汤、云从、依图等主打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应势而生,几乎在同一领域肉搏。

同样为手机提供人脸识别解决方案,Vivo甚至选择两家公司为旗下不同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并借此获得议价优势。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向腾讯《深网》提到,vivo旗舰机X20上面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商汤科技,海外市场如印度地区手机应用的人脸解锁技术则来自旷视科技。

“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胡柏山提到。

但这对于商汤和旷视来说,意味着战战兢兢,唯恐落后,拼尽全力。唐文斌认为,要打破这一竞争的尴尬格局,只能提高技术或是产品体验,“对于我们来说,归根结底是你的产品是否受到认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